袁長波,姚利,劉英,李彥,劉兆輝,王艷芹,張昌愛
(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,山東濟南 250100)
摘要:在對北方沼氣池傳統越冬技術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上,探討和發明了一種新型耐低溫沼氣池技術,并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研究。通過與傳統沼氣池冬季產氣量對比試驗,結果表明:采用耐低溫技術沼氣池的產氣量可比常規保溫沼氣池提高3倍左右,耐低溫沼氣池冬季平均日產氣量為0.523m3,完全可以保證沼氣池冬季的正常產氣,解決了北方沼氣池冬季無法正常運行的技術問題。
0引言
近些年,由于國家的大力投入和支持,以及沼氣科學技術的不斷研發,農村沼氣池的建設日新月異,群眾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。但我們通過對山東、河北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區的調研,發現北方地區沼氣池應用普遍存在冬季產氣量低或不產氣的現象,沼氣池越冬問題已成為制約北方沼氣發展的一個瓶頸,是我國沼氣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[1]。
1傳統保溫技術與保溫方法分析
1.1覆蓋柴草、稻草保護池溫
最常用的傳統沼氣池保溫方法是在池體外圍大于池體直徑1.5m范圍內,覆蓋70~80cm厚的稻草、豆稈、玉米葉或其它柴草,防止雨雪和冷空氣侵入,提高防寒效果;還可在覆蓋物上面壓上20~30cm厚的干土,并在池體覆蓋物上面用塑料地膜進行防水保溫[2]。同時,將沼氣池的進出料口用塑料布包上,早晚加蓋稻草,防止進出料口散失熱量。
優點:傳統保溫方法,易于就地取材,基本不需要投資,操作簡單易于實施。
缺點:保溫效果不甚理想,僅僅部分阻止了沼氣池頂部的熱量散失,對于池墻與池底基本起不到保溫作用,而且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,池墻與池底被地下水包圍著,熱量損失很大,因此,保溫效果不太好。
1.2加設暖棚和暖圈
設置暖棚與暖圈,利用太陽能,提高池體溫度。常見的有“三位一體”、“四位一體”等沼氣池模式,采用該模式一方面能夠促進畜禽的生長,另一方面有利于沼氣池的安全越冬。
具體方法:依照溫室暖房的建造模式在沼氣池的上面建造塑料溫室暖棚(暖圈),建造面積不宜過小,以便充分接收太陽能,使其棚內溫度增高、熱量增大,有利于沼氣池的防寒保溫。
優點:保溫材料簡單易得,便于實施操作;在白天日照充足的條件下,棚內溫度增高迅速,不僅可以給沼氣池保溫,還可以起到升溫的作用;增加了池體溫度,有利于提高產氣率,可與溫室種植等相結合,應用廣泛。
缺點:暖棚等設施性建設成本較高,一般農戶無力承受,相對投資較大;僅阻止了沼氣池頂層的熱量與冷空氣的熱交換,而對于池墻與池底基本起不到保溫作用;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,池墻與池底被地下水包圍著,熱量損失仍很大,因此這種方法保溫效果仍較差。
1.3利用生物能傳導,增加池溫
根據微生物發酵生熱的原理,借鑒冬季高溫造肥的方法,將沼氣池池體周圍挖0.8m寬,1.2~1.5m深的環型溝,填入馬糞、格蕘等,使有機質快速發酵,產生大量熱量,每隔40~50d將環型溝內一部分陳料取出,然后再投入一部分新料,使之繼續發酵產熱,增加地溫。也可用粉碎的青飼料培入環型溝中,踩實后覆土30~40cm,防止雨雪融化流入溝中,通過增加地溫的方式來減少池體熱量損失,提高產氣率[3]。
優點:保溫材料簡單易得,基本不需要投資;操作容易、便于實施。對減少沼氣池的熱量損失有一定的幫助。
缺點:需要多次更換熱性原料,在換料的同時,又損失了一些熱量;池底熱量交換基本起不到保溫作用;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,池墻與池底被地下水包圍著,熱量損失大,保溫效果不太好。
2新型保溫技術與保溫方法分析
通過調查與分析,我們設計了一種新型保溫技術方案:采用珍珠巖、聚苯顆粒、泡沫加氣混凝土、爐灰渣、鋸末等作為保溫材料,以阻止池體與周圍冷空氣進行熱交換,減少熱量損失,本技術已獲國家專利(專利號:ZL200720025369.3)。
2.1耐低溫沼氣池的主要做法及要求
(1)沼氣池墻體建造為雙層夾心磚墻,內部砌體厚為120mm,外墻厚為53mm。
(2)夾芯層填充珍珠巖、聚苯顆粒、泡沫加氣混凝土等保溫材料,夾層厚度為60~100mm。
(3)在墻體最下2~3層磚砌體內放置直徑6.5mm的通長鋼筋,以保證池底墻體的承載能力。
(4)在夾芯墻的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,池拱上的荷載通過圈梁傳給池墻及周圍地基。
(5)如遇地下水位高,池底防水層應做在砂石墊層上,防水面積為整個池底;池墻防水層做在外砌體內表面,池墻防水層的高度應高于最高水位10cm以上。
2.2耐低溫沼氣池的技術優點
耐低溫沼氣池的技術優點:①阻斷了沼氣池熱量與外界冷空氣的熱交換;②克服了由于地下水而產生的熱量損失;③保溫材料一次性投資,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溫度要求,選擇不同的保溫材料及建造相應的池墻厚度,可相對降低成本。
3試驗結果與分析
3.1試驗設計
2008年10月,我們在山東省農科院沼氣試驗基地,建設6座池容為10m3的試驗用沼氣池,其中包括3個耐低溫沼氣池、3個常規沼氣池(池頂覆蓋秸稈保溫),并分別進行產氣量與池內溫度的對比試驗,發酵原料均為相同量的奶牛糞便,測量工具為6個氣體流量計、一個探針式溫度計,試驗時間為2008年11月6日至2009年2月15日。
3.2試驗結果與分析
圖1為試驗測得的氣溫與料液溫度值。

從圖1不難看出,氣溫變化對采取常規保溫措施的對照池影響相對較大,而對耐低溫沼氣池的料液溫度影響相對較小,耐低溫沼氣池的料液溫度比對照池料液溫度平均高出3℃左右,耐低溫沼氣池料液溫度在14℃左右,基本保證了北方地區冬季沼氣池料液發酵所需溫度。
圖2為耐低溫沼氣池與對照池月均產氣量。

參考文獻:
[1]熊承永.我國沼氣近期科研情況和發展趨勢[J].中國沼氣,1998,16(4):45-48.
[2]馮麗,李秀杰,張鳳榮.北方寒地戶用沼氣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[J].中國西部科技,2005(7):33-35.
[3]周孟津.沼氣生產利用技術[M].北京: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,1999. |